足迹
聊斋好莱坞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409章 奇迹(第1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    后世的好莱坞,之所以原创电影日渐萎靡,改编和续集电影大行其道,主要就是粉丝群的问题。
    要知道,电影虽然有口碑高低的区别,但说到底,除了个别喜欢多刷的人,大部分人只能为一部电影贡献一张电影票。
    这就意味着,某种角度上,电影其实是个一锤子买卖。
    只要花钱看完,那无论观众对电影评价如何,他个人对电影票房的贡献,基本都不会改变了。
    而口碑这个东西,却是随着电影上映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得准确的。
    ——上映的前期,还能花钱刷一波好评。可等到口碑评价逐渐发酵,自己刷的好评就逐渐没用了。
    这种情况下,越早让可能的目标观众走进电影院,就意味着电影的票房成绩受口碑的影响越小。
    ——对口碑好的电影来说,这其实没什么影响,但对口碑较差或一般的电影来说,这却意味着更多的收入。
    毕竟,就算是骗了一波就跑,那也终归是赚到钱了。
    何况,片方与院线之家的分成机制,也让片方更愿意将收入集中在上映的前期。
    要知道,随着上映时间的延长,票房分成会逐渐向负责放映的院线方面倾斜的。
    也就是说,同样是实现票房一个亿这个小目标,上映三天达成和上映一个月达成,片方能获得的收益其实是不一样的。
    这自然让片方更愿意快点儿把钱赚到手。
    ——因为这不但意味着稳,还意味着多。
    至于院线方面,虽然分成比例比长线放映少一点儿,但更短的放映时间,就意味着更多的新电影可以上映。
    而放映周期的缩短,也让影院的放映厅更容易爆满。
    ——总的来说,院线方面也是赚的。
    所以,缩短放映周期,可谓是电影行业的共同心愿。
    20世纪90年代之前,因为影院不足,媒体的宣传速度跟不上,让一部电影的票房潜力无法在短期内爆发出来。所以大部分电影都需要长线放映。
    可90年代后,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,媒体的宣传推广能力越来越强,缩短上映周期,快速挖光电影的票房潜力,就有了可行性。
    不少商业大制作,都开始通过大规模宣传,让票房收入在短期内爆发出来。
    到了2000年之后,票房上映首周破亿的电影都不在少数了。
    ——托比·马奎尔版的《蜘蛛侠》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    不过,要想首周票房破亿,往往也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前期宣传,这无形中,又会产生大量的宣传成本。
    此时,如何能在保证宣传效果的前提下,减小宣传成本,就成了一种重要的课题。
    同时,这也是2000年之后,改编电影和续集电影大行其道,而原创电影渐行渐远的原因。
    ——因为改编或续集电影,有着原著或上一集打底,会留下不少的粉丝。
    这就让宣传变得容易了很多。
    而这些粉丝,往往也是最铁杆的观众——他们的观影倾向受口碑影响最小,喜欢看首映场的,往往就是他们。
    ——这也是好莱坞的制片公司,都觉得改编和续集电影成功率更高的原因。
    而现在,《地狱神探》作为著名漫画《康斯坦丁》的改编电影,自然也得到了漫改电影的前期票房加成——
    “首周票房破亿啊!”
    周一早上,看着手中的票房报表,阿齐瓦·高斯曼激动的浑身颤抖起来。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xs26.com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